中國民航局7月24日披露,民航航班量創疫情以來新高,恢復至疫情前約八成;旅客運輸量達127.28萬人次,同比恢復近七成,客座率為73.57%。6月,旅客出行需求較前期明顯提升,航班恢復形勢持續向好,全行業共保障各類飛行32.5萬班,日均10820班,日均環比上升14.1%;共完成旅客運輸量3073.9萬人次,增速較上月回升10.2%,同比增速較2月提高42.1%。
受疫情影響,自1月23日起民航旅客運輸量和航班量明顯下降,單日飛行班次一度跌至正常時期的23%。但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逐步發揮成效,從2月份到7月上旬,與疫情防控的進展緊密相連,民航客流的逐步回暖有三個明顯的時間段。
我國航空公司運力在世界上率先恢復,分三階段回暖
1
首先,“大三角”率先起飛。西部、長三角、珠三角這三個區域構成了我國民航最先流動順暢起來的“大三角”。隨著各地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,3月2日—8日,國內航班量環比上升16%,恢復到正常水平的40%左右,是首個客流回暖小高峰。涉及的客運航班主要集中在西南、西北等勞務輸出地到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區。其中,深圳、成都、重慶等機場的航班量恢復到正常水平的60%以上。
2
其次,湖北航線全面恢復。4月8日,停擺了76天的武漢天河機場解封。至此,湖北所有機場均恢復客運航班,國內航線網絡全面聯通。
3
接著,民航運力穩步回升。今年首個客流高峰出現在“五一”前后,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,民航承運的旅客量,從節前一周的日均57萬人次,上升到節后日均70萬人次,市場恢復到去年四成水平。6月旅客運輸量的同比增速較2月提升42.1%。
業內人士估算,截至7月5日,國內航班量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的七成水平,某些旅游購票網站的機票業務目前也已恢復到以前的85%。
“3月以來,國航國內線客運運力環比持續上升,月漲幅均超過20%,復蘇勢頭明顯。相較世界大型航空公司近幾月運力減投超過90%,國內航司的運力恢復和增長處于全球領先水平。”國航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“16+8”項一攬子政策,民航局給航空公司年減負約 100 億元
為促進行業穩定發展,民航局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,在前期出臺的16項扶持政策基礎上,在財經政策、行業政策、貨運政策等方面,又出臺8 項扶持政策,為企業紓困。財經政策方面,落實好減免航空公司民航發展基金政策等。行業政策方面,繼續優化航線航班許可管理,簡化航線航班審批程序、時刻協調程序等,貨運政策方面加大航權時刻政策支持力度、加強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、加強航空貨運樞紐機場海關能力建設。
下一步,民航局將加大宏觀政策扶持力度,激發市場主體自身活力。一是進一步落實“16+8”支持政策,確保到位。二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牽引優化政務服務,進一步精簡行政許可事項,梳理疫情防控以來在航線航班審批、時刻配置、飛行計劃管理等方面好的做法并固化;以安全為導向,適當放松航空公司分公司設立門檻;分級分類開展基于運行風險的無人機適航審定,促進無人機產業發展;進一步擴大準入開放,動態調整外資準入負面清單、跨境服務負面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,深入推進“證照分離”等審批改革試點,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第七航權政策落地見效。
航司積極創新,以新產品、新技術開拓新市場
面對經營壓力,許多航司紛紛推出新穎的市場產品,如飛行套餐刺激客運需求。東航率先推出了“隨心飛”產品,只需花3322元就能享受在年底前“周末無限次”“國內任意飛”的購票乘機服務,產品上線后的首個周末,購買套餐的旅客兌換超過6.5萬張機票。海南航空、春秋航空等也紛紛開售同類一定時段內無限次飛行套餐,有效激發市場需求。 7 月 25 日廈航 36 周年慶之際,廈航推出全新自由組合產品“全福飛”,以“機票+酒店”為特色的產品組合,吸引更多旅客來福建旅游,助力福建旅游加快復蘇。 為迎接暑運客流量高峰,海航集團旗下11 家航空公司加緊復工復產,重點新開、加密旅游熱門地等航線,增加寬體機投入,預計暑運期間運力將恢復至去年同期80%,環比6 月提升近10 %。同時,海航針對學生、家庭、團體等推出多樣化旅行優惠套票,創新推出風味熱餐等服務,并在做好常態化防疫基礎上,以超常規的舉措強化安全運行保障能力,確保疫情、汛情疊加情況下的航空運行安全。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